作者|吴龙芳
近期,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贝泰妮”)旗下、国内头部护肤品牌“薇诺娜”备受关注。起因是8月18日,职业打假人王海在其各大社交平台(微博、抖音、视频号等)账号“王海测评”发布视频,曝光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产品非法(隐瞒)添加防腐剂“苯氧乙醇”,含量在0.137%~0.14%不等。
起因是8月18日,职业打假人王海在其各大社交平台(微博、抖音、视频号等)账号“王海测评”发布视频,曝光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产品非法(隐瞒)添加防腐剂“苯氧乙醇”,含量在0.137%~0.14%不等。
“王海测评”微博截图。
薇诺娜是否违规添加了防腐剂?又为什么隐瞒不标识出来?视频一出,便引得不少消费者及业界人士关注及质询。
一时之间,“#薇诺娜防腐剂#”“#薇诺娜翻车#”等词条占据了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搜索热榜。
对此,贝泰妮于8月22日深夜发布了一则声明回应称,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中含有的微量苯氧乙醇“为复合原料中带入,不是该产品成分,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并不存在非法添加的情况”,并强调产品中苯氧乙醇的含量远低于国家法规规定的添加量1%,并不具备防腐功效,不纳入该化妆品成分。
该事件具体情况到底如何?
王海测评:非法(隐瞒)添加防腐剂
在“王海测评”8月18日发布的曝光视频中,王海将矛头直指薇诺娜。
王海在视频中明确指出:“上市公司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一千五百多万粉丝的网红店铺薇诺娜官方旗舰店卖的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检出一种非法添加的隐瞒成分。”即苯氧乙醇。
记者了解到,“王海测评”隶属于王海法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在打假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影响力。据介绍,其检测机构主要为旗下公司北京众检四方检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多名技术人员及国际国内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结果在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内具备一定的权威性。
“王海测评”在其社交账号简介中这样写道:“愿景是成为非法添加终结者!自2022年5月启动至今,我们实验室和协作实验室(复检)已经发现、揭示和检举叫停了600多个非法添加的食品、药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等。”此前,该团队还曝光了修正、如薇、十二草集等品牌。
“王海测评”在视频中称,其在拼多多、京东、淘宝天猫三大电商购物平台的薇诺娜官方旗舰店购买的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中“检出未在成分表标识,超备案范围非法添加的防腐剂”,检出的苯氧乙醇含量分别为0.138%、0.14%、0.137%。
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的苯氧乙醇检测报告(从左到右依次为拼多多、京东、淘宝天猫店铺)。来源:截自“王海测评”发布的视频
于是“王海测评”提出质疑,该产品检测出含有苯氧乙醇,且含量超过0.1%,但薇诺娜并未在成分中标注。
据了解,该质疑的依据来源于《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化妆品标签应当在销售包装可视面标注化妆品全部成分的原料标准中文名称,以“成分”作为引导语引出,并按照各成分在产品配方中含量的降序列出。化妆品配方中存在含量不超过0.1%(w/w)的成分的,所有不超过0.1%(w/w)的成分应当以“其他微量成分”作为引导语引出另行标注,可以不按照成分含量的降序列出。
最后,“王海测评”在视频中总结道:“非法添加的防腐剂属于未经备案和未在成分表中标注的隐瞒成分,存在潜在的风险。”并建议买到该产品的消费者尽快停止使用,并向厂商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最低可要求退一赔三,起步价500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
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产品包装平面图。来源:国家药监局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平台
本刊记者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到,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于2017年9月19日进行备案,备案编号为“云G妆网备字2017001306”,功效宣称有祛痘、修护、保湿、舒缓、控油。经多次备案变更,目前其备案公司为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企业为上海贝泰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嘉亨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备案信息。来源:国家药监局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信息平台
观其成分清单,的确没有看到苯氧乙醇的影子。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记者了解到,苯氧乙醇,又叫二苯氧基乙醇、苯氧基乙醇等,具有低毒、高效广谱和无过敏刺激性(2.2%的水溶液对皮肤无刺激性),相对安全性较高,在化妆品、护肤品、疫苗及药品中通常发挥着防腐剂的功用。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规定,苯氧乙醇在化妆品使用时的最大允许浓度为1%。
一般来说,适量使用苯氧乙醇对人体无害。但对于易过敏体质,超量或长期使用后可能导致肌肤越来越敏感,严重了还会导致皮肤过敏。
这对于号称“专注敏感肌肤的功效性护肤品牌”的薇诺娜而言,或许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费者流失。
该事件的争议主体除了产品中检出含有防腐剂苯氧乙醇,更重在“隐瞒”,未在产品成分表中将该添加剂标注出来,存在糊弄消费者的可能,若处理不当,或将被指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及选择权。
贝泰妮:否认“非法添加”
对于“王海测评”的曝光,薇诺娜母公司贝泰妮是如何回应的呢?为何未将苯氧乙醇标出?
贝泰妮一方否认“非法添加”,表示苯氧乙醇不作为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成分,且监管部门所有检测均合格,已在原料组分中备案。
时隔“王海测评”曝光视频发布几天后,8月22日深夜,贝泰妮发布一则《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说明》回应称,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于2017年上市,产品中检测出的苯氧乙醇来源于“复合原料”,不是该产品成分,不存在非法(隐瞒)添加的情况。并强调,“苯氧乙醇是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规要求的准用防腐剂,其在化妆品中的使用历史已超过40年,目前仍是行业内包括婴童产品中广泛使用的防腐剂”。
8月22日深夜,贝泰妮发布《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说明》。
贝泰妮还表示:“根据相关法规标准,公司在国家药监局备案资料中列出原料组成并完整标注、登记了苯氧乙醇的成分比例、合计苯氧乙醇理论用量0.125%,且进行了风险物质评估,所有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据悉,苯氧乙醇对某些细菌和真菌的MIC最小抑菌浓度为0.85%,其在配方中作为防腐剂时常规的添加量为0.8%~0.9%。“0.125%苯氧乙醇低于最小抑菌浓度MIC,在配方中无防腐作用,其远低于毒性浓度。”
含苯氧乙醇的“复合原料”成分名称是什么?对此,贝泰妮表示出于配方保密的要求,具体复配原料暂时无法向外界透露,“尽管在该产品中检出存在常见物质微量苯氧乙醇,结合行业规范、法规要求及品牌实际行为来看,并不存在非法添加的情况,消费者可放心使用该款产品。”
此外,根据贝泰妮提供的由苏州海关综合技术中心出具的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的苯氧乙醇检测报告显示,该产品中苯氧乙醇的检测结果为0.029%。报告标注日期为2024年7月12日。可见,产品中的苯氧乙醇含量在变化,贝泰妮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满足消费者的极致体验,对于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中复合原料携带的微量苯氧乙醇,我们一直在做工艺优化,目前最新版的产品中的苯氧乙醇含量又再次降低。”
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的苯氧乙醇检测报告。
“我们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确保的,安全检测报告就可以说明。微量低到都构不成防腐剂的定义,敏感肌消费者使用也是安全的。”同时,贝泰妮还提供了该产品的安全性检测报告。
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的安全性检测报告。
资料显示,贝泰妮是一家专注皮肤健康产品的企业,旗下核心品牌“薇诺娜”专注于敏感肌肤和修饰,采用基于皮肤学级的温和配方,以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形式进行生产,并通过严苛的体内/体外安全性/功效性筛选,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贝泰妮已经建立了覆盖产品研发、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物流运输、仓储管理在内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本刊记者注意到,在“王海测评”的视频发出后,贝泰妮的股价在五个交易日一跌再跌,在8月23日以39.72元/股的收盘价创上市以来的新低,目前正处于缓慢回升状态。
贝泰妮股价变化。来源:东方财富网
观东方财富网上贝泰妮的股价变化发现,2024年,贝泰妮的股价波动较为频繁。或许与今年贝泰妮旗下品牌的多款产品因违规而遭到处罚有关,包括贝芙汀2号祛痘CP精华凝乳水杨酸果酸瘪痘修复祛红、泪缇诗维生素CE多效焕能精华液等产品。
但对此,贝泰妮则表示,这是市场因素的综合反映,公司基本面依然稳健。
除了深陷防腐剂事件,今年8月,贝泰妮的新任副总经理徐志华也因在前任公司——狮头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任职时对违法违规负有主要责任,被证监会山西监管局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微量防腐剂是否标注?
原料中含有的微量防腐剂未在标签中标注是否合理?关于这一问题,记者发现,国家药监局在2019年和2022年均进行了答复。
在2019年1月发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一)》中,关于“化妆品原料中添加的如稳定剂等保护原料的成分,是否应当在产品标签上进行标注?”这一问题,国家药监局称:“为了保证化妆品原料质量而在原料中添加的微量稳定剂、防腐剂、抗氧剂等成分,虽然在产品配方中应当进行填报,但不属于化妆品成分的范畴,可以不在产品标签上进行标注。”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一)》(截取部分)。
而后在2022年7月,国家药监局在《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五)》一文中就“化妆品原料中添加的如抗氧化剂、防腐剂、稳定剂等保护原料的成分,是否应当在产品标签上进行标注?”这一问题也作了相应答复:“为了保证化妆品原料质量而在原料中添加的极其微量的抗氧化剂、防腐剂、稳定剂等成分可以标注,也可以不标注。”但对于微量的具体限度,国家药监局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五)》(截取部分)。
由此可见,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未标注原料中含有的微量防腐剂苯氧乙醇似乎是合理的。对于“王海测评”展示的相关证据,网络上部分网友也表示不足以支撑其对薇诺娜“非法添加”的指控。
但问答并非实实在在的法规条令。本次事件综合来看,还是微量成分添加的相关法规的缺失而导致了这一问题。
2017年,薇诺娜清痘修复精华液在国家药监局完成备案,按照当时的法规要求,部分微量稳定成分(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并不强制要求在产品成分表上逐一列出,只需在提交的备案资料中提供详细的原料构成信息就可以。可标可不标?部分企业便索性选择不标。所以贝泰妮的做法在当时无可纠之处,并不直接构成违规问题。
但随着我国化妆品行业的法规体系历经多次调整,关于化妆品成分的透明度要求不断提升,成分表中是否列出所有微量稳定成分,便出现了模糊地带和不确定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监管部门在完善化妆品成分标注规范方面的紧迫性。而随着相关法规日渐完善,各企业也应时刻关注相关动态,适时调整产品相关信息,合规经营,才能做出让广大消费者信赖的好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打假人”对行业发展有着一定的肃清作用,可助推企业合规发展,帮助消费者避免潜在风险,但在打假的过程中,也不免出现误伤的情况,从而导致搅乱了市场、陷落了企业。如何打造一个“天下无假”的市场环境?法律的完善与企业的自律缺一不可。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