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参加完毕业典礼的90后硕士研究生常丹,手上已经拿着安利公司的管理培训生offer。3月27日,她来到安利(中国)总部,参加为期两天的“我来Amazing”管理培训生活力营。“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加入公司,接受挑战性的工作”,7月才会正式加入公司的她说到。
常丹仅仅是此次安利公司20多位新晋管理培训生中的一员,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准员工”来到安利中国的总部,参加为他们度身定制的“提前融入计划”。
如今,管理培训生项目已是各大企业招揽顶尖人才的传统方式,但是,像安利公司这样,数十年如一日,在招聘、筛选、培养等整个管理培训生项目的链条上仍然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公司寥寥无几。
此次,安利公司为这些“准员工”定制的为期两天的活力营活动,包括了解公司、企业文化、价值观等的培训和参观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我的华丽变身”环节,帮助他们进行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此环节分为“职场心态”和“专业形象”两部分,透过小组演绎职场案例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由资深主管给予点评和经验分享,帮助培训生了解未来工作环境,掌握由学生转换到职场人角色的技能;而在专业形象部分,会邀请专业美容/形象师为培训生们上一课,现场搭配在不同职业场合的着装,以及商务礼仪的注意事项。学生们都表示很实用,现场的试穿让还带点稚气的他们“五分钟变杜拉拉”。
而在“高管Hi-Tea我来享”的环节,管理培训生们与安利大中华总裁颜志荣、安利大中华人力资源副总裁张玉珠进行零距离交流互动。他们围绕“梦想、成长、乐活”三大关键词与高管谈心。“大学刚毕业时的梦想是什么?”、“升级为管理者后,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窘事或者令人尴尬的情景?”、“压力大的时候,怎么减压?”……这群90后学徒毫不怯场,抓紧时机向高管发问。这也是安利公司对今年校园招聘宣讲会设置的“梦想卡片”的兑现:学生在宣讲会现场收到一张“梦想卡片”,填写入职安利第一个月的愿望,其中一项便是“与高管喝下午茶”,应聘成功的同学在入职时公司将实现他的愿望。
参加活力营的管理培训生大部分都是90后,他们的择业观俨然与70、80年代的不同。“我看重的是公司能否提供一个平台,有足够的发展空间。”硕士毕业的常丹说到。确实,在工作这件事上,90后有着自己的现实考量。1980年代找工作的人,会问你能给我什么样的工作,到1990年代,会问是否能够上保险,2000年以后毕业的求职者则更关心你能给我什么样的培训、成长。“我觉得这不是所谓的现实,”常丹说,“我们只是想找合适自己的,能够学到更多的、长远发展的平台。”
Arric汪世荣是安利第一届的管理培训生,在2002年加入公司,已与公司一起走过十年,现任生产运作工程高级经理。作为80后的他,所带的团队包括了70、80、90后的员工,“70、80年代的员工责任感很强,重视工作、家庭,对上司比较尊敬、服从,与他们的沟通需要以专业为主;90后员工思维很活跃,亲和力强,但不喜欢说教式的管理风格,需要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想问题,像朋友一样相处。”对于新晋的管理培训生,Arric还建议,可以看远一点,多与有经验的老前辈沟通,会对自己的发展很有帮助。
从2002年到2012年,在中国最顶尖的上百所高校里,安利(中国)从未掩饰过对于优秀人才的渴望,他们一直在寻找,并吸纳、储备优秀的管理人才,在这十年里,安利(中国)优秀雇主品牌的形象也渐入人心。2007年,安利(中国)面向全国重点高校招聘培训生。目前,招聘的管理培训生很多已经成长为该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安利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管理培训生项目(Management Trainee Program)是公司“以发掘和培养公司未来高潜质梯队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特殊项目。每年安利都从高校中直接招募优秀毕业生,并为他们提供全面而系统的人才发展计划,帮助他们构建更高的职业发展平台,获得更快速的个人成长机会,从而真正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高潜质梯队人才。
关键词: 安利
免责声明:本网站未标有“原创”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